- 农业防治:1、选用抗病品种。番茄品种间对番茄叶霉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。各地选择抗叶霉病的番茄品种,应注意生理小种的消长,及时更换品种。2、加强栽培管理。采用双垄覆盖地膜及膜下灌水的栽培方式,除可以增强土壤湿度外,还可明显降低棚内空气湿度,抑制番茄叶霉病的发生;对棚室番茄采用生态防治法,如控制棚内温、湿度,适时通风,适当控制浇水,水后及时排湿,降低温、湿度;露地番茄要注意田间的通风透光,不宜种植过密,并适当增施磷、钾肥,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;雨季及时排水,以降低田间湿度;及时整枝打杈,摘除病叶、老叶,增强通风;滴灌可降低棚室的相对湿度,勿大水漫灌。3、轮作发病重的地区,应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。
- 化学防治:1、连年发病严重的温室或大棚,在番茄定植前进行消毒处理。用硫磺粉重蒸大棚和温室,每100米3空间,用硫磺0.25千克,锯末0.5千克,混合后,分放几处,点燃后密闭大棚,闷熏一夜。如果先密闭大棚使棚温升至20℃以上处理,效果更好。2、种子处理。从无病株上采种;进行种子处理,52℃浸种30分,晾干播种;2%武夷霉素或硫酸铜浸种,或用50%克菌丹按种子重量0.4%拌种。3、病害始发期,保护地番茄用百菌清烟剂3~3.75千克/公顷熏蒸,或喷撒叶霉净粉尘剂、百菌清粉尘剂或敌托粉尘剂,间隔8~10天喷1次。交替轮换施用。发病初期,摘除下部病叶片后及时喷药保护,重点喷洒叶片背面。有效药剂有多菌灵、异菌脲、武夷霉素、多·硫悬浮剂、甲基硫菌灵、百菌清、氟硅唑、苯醚甲环唑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