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农业防治:(1)种植抗虫品种,如转Bt基因抗虫棉。(2)合理布局作物。棉花与小麦、油菜、玉米等合理间作套种或插花种植,可以丰富棉田天敌资源。(3)耕地灭蛹。冬季深翻冬灌,破坏蛹室,结合冬灌,可使越冬蛹窒息死亡。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,可降低成虫的羽化率。(4)喷磷驱蛾。产卵盛期在棉田喷洒2%过磷酸钙浸出液,具有驱蛾产卵,减轻为害的作用。(5)人工除虫。成虫产卵盛期结合对棉花进行整枝、摘心、抹赘芽、剪空果枝等,将去除的幼嫩部分带出棉田外销毁,可以消灭大量卵和幼虫。
- 诱杀成虫:(1)灯光诱杀。成虫对黑光灯、高压汞灯有较强的趋性,特别是高压汞灯的有效诱杀半径约80~160m。(2)杨树枝把诱蛾。(3)性诱剂诱蛾。
- 生物防治:(1)保护自然天敌。应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改进施药方式,减少对天敌的杀伤,发挥自然天敌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。(2)喷洒生物农药,如Bt乳剂、核多角体病毒(NPV)、雷公藤精乳油等。(3)释放赤眼蜂。
- 化学防治:(1)防治参考指标。为100粒卵/百株或10头幼虫/百株。但考虑到不同棉田棉花的生长状况,可结合当地情况进一步细化。(2)药剂防治时期在卵或初孵幼虫盛期。在进行棉田喷雾防治时,还要针对不同时代的为害特点,采用相应的喷雾方法。为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,要注意多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。
|